敬老助残扬善风,匠心独运绘实践——安徽理工大学赴广德市杨滩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 时间:2024-07-20 点击数: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所学与实践相联系,深入乡村、了解乡村、服务乡村。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能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7月初,安徽理工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的荷塘月色志愿队赴广德市杨滩镇开展“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

7月9日,志愿者们来到杨滩镇敬老院,与老人进行了亲切互动。志愿者们认真倾听了老人们的岁月故事,深入了解了老人们日常的生活,陪老人聊天下棋,为老人表演节目。在中国人的价值观中,孝亲敬老,是善德之先也。志愿者们常怀敬老之心,倾注爱老之情,笃行扶老之事,发挥正能量,作出新贡献。

志愿者和老人一起下象棋


走进新杭煤矿,感受煤炭工业变迁

7月10日,志愿者们来到新杭牛头山工人文化宫。步入馆中,古老的采矿工具静静诉说着前人的智慧,每一件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代化的采掘设备和先进的安全管理系统。志愿者们对煤炭从形成、开采、加工利用,再到环保措施的整个过程有了全面和清晰的了解。煤炭工业的发展历程就像一本厚重的教科书,激励着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勇攀高峰。志愿者们将带着这份感悟和启示,努力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志愿者们合影留念


王氏折扇制作体验,弘扬匠心文化精神

7月11日,志愿者们在明德竹扇非遗研学基地,零距离接触了非遗项目,亲身参与明德竹扇的制作过程,领悟植根于王氏折扇的艺术之美。这里的匠人们利用各式竹料,制作出一把把风格独特的明德竹扇,可谓是“方寸之间显风骨”。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折扇之两面恰似阴阳相辅,一面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一面映照着当下的生活。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折扇承载了更为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明德竹扇非遗研学基地的体验,无疑是一次深度探索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旅程。在这里,志愿者们不但能够亲眼目睹且亲手感受竹扇制作的高超技艺,还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其背后浓郁文化底蕴的熏陶,达成了对制扇技艺和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志愿者们体验王氏折扇制作


五合茶叶,杨滩香菇,匠心传承之作

7月12日,志愿者们来到五合茶博物馆,了解学习五合茶五大精湛工序:萎调、杀青、揉捻、做形、干燥,每一环节均由资深茶师精心把控。手的温度与火的磨砺共同铸就了五合茶的独特风味。五合茶韵与古典诗词相互融合,传承与创新彼此交织,呈现出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传扬国饮艺术的妙趣横生。

志愿者们参观五合茶叶博物馆留影

随后,志愿者们深入长三角(杨滩)香菇科技示范园,参观和学习了国家级香菇种植合作社的菌棒生产流程以及香菇种植技术。研学区寓教于乐,志愿者们亲手体验了菌棒制作,并在共享车间实地观摩菌棒制作过程。这不仅是对香菇知识的有力传播,更是对匠心精神的生动弘扬。

志愿者们参观香菇科技馆留影(摄:江志谋,易泽伟,陆润润)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然结束,但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却将永远传承,志愿者们的征程没有终点。在本次实践里,志愿者们深刻领悟到达成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需要一批批热血青年的不懈努力。他们矢志不渝,将珍藏这段经历,敬仰先驱,持续以切实举措弘扬时代新风,为打造富强乡村奉献青春智慧。



撰稿:朱东郡 王诗雨 姚俊

核稿:彭伟

编辑:王艳艳

审稿:聂士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