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到实践,用担当书写一流答卷—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收官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5年6月至8月,学院组织开展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师生结合专业深入乡村和基层,将专业实践与中国式现代化深度融合,在祖国大地上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本次活动覆盖24个地市;组建6支特色实践团队,参与学生104人,占比48.14%,其中参加社会实践服务团84人,以其他方式自主参加实践活动20人,开展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院级优秀个人评选活动,汪扬帆等8名同学荣获院级优秀个人;形成“乡村振兴助力”“基层治理观察”“健康中国建设”“志愿服务关爱”等4大实践方向;共开展宣讲(培训)40场、教育帮扶1750人、印发各类宣传资料1110份、为地方捐款捐物(价值)500元、形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6份,新建6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共发布新闻报道148篇,其中国家级9篇、省级14篇、地市级27篇、院级及其他98篇。
聚焦基层实际,以实干回应民生关切,用智慧助力地方发展。与长丰县生态环境分局共建“青春卫河·知行小青”志愿服务项目,陈佳、郑昕然、田涛、汤轲、李韵涵等同学代表学院参加2025年长丰县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荣获“种志计划”银奖,项目获批经费1.4万元。学院“清”尽全力・安理河小青实践队深耕板桥河流域,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实践工作,积极运用新质生产力理念探索生态治理创新路径,为流域生态改善注入新动能,团队凝练特色、总结成果,2025年8月,成功申报入选“美丽中国·青春行动”2025年青年绿色长征科考实践活动国家级专项;安馨童耆守望团在长丰县马郢村精准发力,通过开展银发关怀、童梦护航、乡村焕新及校地协同等系列行动,落实“窗帘之约”,全方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乡村发展提质增效;张天云同学赴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安全文化教育中心开展实践,全程深度参与五期“安全成长夏令营”,在应急管理实操与教育服务开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且宝贵的实践经验......在暑期社会实践开展过程中,师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理论知识与基层实际紧密结合,有效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在服务地方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专业认知,强化了国情社情认知,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清”尽全力·安理河小青实践队在板桥河边安装警示牌
安馨童耆守望团墙体彩绘现场热火朝天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暑期夏令营活动合影留念
聚焦产教融合,以实践贯通理论实践,用专业助力产业安全。学院统筹协同社会各方力量,打造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社会实践育人新格局,不断探索校外实践育人机制建设,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实践育人活动。通过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共青团、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区等多方合作,建立校地、校政、校企多方协同的社会实践育人合作机制。其中,“瓷旧迎新”实践队扎根黄山市祁门县,以启动仪式凝聚共识、以基地共建夯实合作基础、以走访调研掌握实际需求、以文化体验深化校地联系,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政策宣传、文化服务等多元化实践工作,有力推动校地资源高效对接与协同发展;汪扬帆同学立足多元实践岗位,先后在宁国市应急管理局、港口镇政府、宁匠洗车行等地开展实践工作,在丰富实践经历、提升综合素养的同时,推动专业知识在不同场景下的精准应用与转化。实践过程中,师生主动将专业智慧与地方发展需求深度融合,不仅为地方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更持续深化校地合作内涵、扩大校地合作影响力,为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积累了宝贵经验。
安徽理工大学与金字牌镇共建“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
情暖马郢,奉心桑榆社会实践团在长丰县十井小学开展暑期安全讲座
聚焦一线需求,以多元破解实际难题,用担当书写一流答卷。部分同学返回家乡,开展政务见习、企业实习、志愿服务等多样化实践活动,在岗位中深入了解政府和企业的运行机制,真正实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目标。2025年6月,学院“微光”志愿服务队从全国1229所高校的8022支青年志愿服务团队脱颖而出,入选2025年全国1000支关爱行动“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国家级团队,先后赴安徽万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江淮铸造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实践教学,感知企业安全管理实景,建立安全生产直观认知;陈佳同学参与党政实习,从协助“学习强国”平台推广,再到学习应急救援技能,于政务实践中磨练了专业技能,提升了综合素养……同学们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的责任与担当,实现了“遍地开花、全面结果”的育人实效。
微光志愿服务队在长丰县岗集镇开展国旗知识宣传
下一步,学院将以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的丰硕成果为重要契机,进一步健全完善实践育人体系与长效机制,持续拓展多元化基层实践平台与载体,着力引导广大青年学子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对接并服务社会实际需求,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进程中,持续贡献青年智慧、彰显青春担当、释放青春力量。
撰稿:李尹 郑昕然 吴尾龙 丁茹栩 严灼 许晓鹏
核稿:翟富林
编辑:王艳艳
审稿:聂士斌
最新文章
- 07-01·实习实践基地
- 04-12·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团学组成及任职...
- 09-12·从“规划”到“破山”,新程踏秋来——...
- 09-12·从理论到实践,用担当书写一流答卷—公...
- 09-11·关于2025年度非高校教师(非实验)系列...
- 09-10·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喜迎2025级本科...
- 09-08·东南大学刘磊教授应邀来院开展专题讲座
- 09-08·名师领航明方向,研途就业启新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