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安全为基,筑人间烟火常盛 ---安徽理工大学荣获“挑战杯”竞赛长丰县马郢村“街巷·再生”改造专项活动路演评审二等奖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组建巷隅焕新实践队参加“街巷·再生”改造专项活动。4月2日,由共青团安徽省委、省学联主办,来自全省28所高校,50支项目团队参与现场路演。
学院成立以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此次竞赛,实践团队师生经过前期深度参与项目对接、街巷调研、改造方案迭代优化、模拟路演汇报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融合了安全文化与文旅发展的“烟火塑街巷,安全固根基”系统性改造方案脱颖而出,团队成果获得评委充分肯定,荣获二等奖,充分彰显了创新思维、实践精神、专业素养、学科优势。此次获奖,是对学院教育教学成果的充分肯定,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师生。
参赛团队
精益求精,团队推动方案迭代升级
方案设计过程中历经三轮关键的迭代升级。首轮重点完善基础功能,精心绘制区域平面图,设计墙绘初稿;第二轮引入村民参与机制,依据实地反馈,对入口处油菜花花圃与油坊特色文化体验区的复合方案进行调整,使方案更贴合村民需求与实际情况;第三轮强化安全文化融入,在休闲区增设安全设施,实现小油坊安全设施全覆盖。为保障方案顺利落地,团队精益求精,着重优化墙绘内容的适老化改造以及设备配置的经济性分析。
团队研讨
方案打磨,学院优化细节确保成效
师生们对方案每一处设计反复斟酌,从安全设施布局到文化元素呈现,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最终效果的细节。在方案打磨环节,项目汇报人刘博宁向土木建筑学院老师任媛媛展示了改造设计思路与改造实际方案,任媛媛敏锐洞察出项目在规划和文化挖掘上的不足,针对性给出建议:要结合学院的学科特色,深挖小油坊历史文化,通过融入文化元素打造特色街巷,探索 “农、学、村” 深度融合模式,实现学术研究和乡村建设协同发展。
任媛媛现场指导
模拟路演,校团委以评促改激发灵感
学校团委始终将科创竞赛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4月1日,专程召开模拟路演线上评审会,对改造方案给予了悉心指导,老师们从PPT的色调统一,到经济可行性分析,再到实际路演汇报中可能面临的问题,都一一提出针对性修改意见,队员们在模拟路演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不断提升方案质量。
模拟路演
线上评审会如同一场及时雨,激发了全新的改造灵感,会后复盘,学院师生一起围绕修改意见,重新审视前期实地调研数据和收集整理的村民实际需求,依托“烟火气”文化定位,着重挖掘项目成果与小油坊历史文化底蕴的契合点。大家踊跃发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学院的学科特色全面融入街道改造的具体细节中去,让每一处改造都有故事可讲,有记忆可循,有文化可溯,打造有灵魂的乡村街巷。
复盘反思
街巷改造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更新,更是一场青年学子践行家国情怀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学院按照竞赛要求选派驻村人员参与施工,助力马郢村在现有产业升级迭代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以小油坊东侧道路沿线改造为契机,全力构建一个集思政育人、安全科普、文化传承、现代风貌于一体的乡村样板,为马郢村的蜕变注入源源不断的安理力量。
学院还将致力于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努力打破城乡沟通的壁垒,探索城乡资源互换互补的融合发展路径,继续整合校地资源,打造常态化志愿服务网络,吸引更多目光聚焦乡村之美,持续探索乡村发展新模式,助力更多乡村在安全有保障、文化有特色、产业有支撑的康庄大道上行稳致远。
撰稿: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 陈佳 郑昕然 许晓鹏
核稿: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 翟富林
编辑: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 王艳艳
审稿: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 翟富林
最新文章
- 03-08·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团学组成及任职...
- 04-08·以安全为基,筑人间烟火常盛 ---安徽理...
- 04-08·【“安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时】公...
- 04-07·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联合培养...
- 03-31·传承雷锋精神,共建和谐校园——公共安...
- 03-31·传承雷锋精神,共建和谐班级——公共安...
- 03-31·投身防治结核病志愿服务,践行“安全+”...
- 03-29·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党委部署启动深...